首页 热门 都市娱乐 年代: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

第三百二十七章 :考察

  

  韩立跟郝红敏回来之后,郝江河要继续促成昨天晚上的情况,好让自己早点抱上孙子。

  郝江河知道自己两口子要是在现场的话,两个年轻人肯定不会钻到一个房间里面去,所以他看着店员把门关好后,说了几句话就先回房睡觉去了。

  景书娟倒是多留了下来一会,不过聊的都是韩立他们俩晚上去哪玩了,电影好不好看这些话题。

  三个人聊了没一会,郝红敏就回自己房间洗澡换睡衣去了。

  这时候现场多少就有点尴尬的暧昧了,为了避免这种气氛,他们俩几乎同时选择了最初那种失误的处理方法。

  现在的天气比较热,大多数人穿的都比较清凉,特别是在家的时候,那更是怎么舒服怎么穿。

  景书娟今天从外面回家后换上的是一条过膝的连衣裙,不过因为材质是纯棉的,她平时穿着的时候都比较注意。

  不过今天因为特殊原因,她没有时间、没精力去留意这些。

  这就导致她起身回房的时候,裙子很多地方都变的有点皱。

  要怪也只能怪沙发的靠背吧,谁让它的高度不够,让她想要扶着想更加省力、更加舒适的时候只能将身体前倾压在上面。

  接下来韩立的情况就不用过多的描述了,从郝红敏第二天能够顺利的起床、做早饭、上学这方面来看,绝对是适可而止。

  因为昨天韩立就告诉了郝家人,他今天要去学校那边继续走手续,不能再待在这里歇着。

  郝红敏她已经跟学校连续请假两天了,她这个月里面是也不能再继续请假了,今天还必须要回学校上课。

  郝江河跟景书娟让韩立忙完后就回来,把这里当成自己家就行。

  不过韩立对此只是表面上客气了一下,说自己晚上要是不能过来会给他们电话。

  吃过早饭后,韩立跟郝红敏同时从家里面走出来,最后在郝江河跟景书娟的相送下,他们俩走进了地铁站。

  韩立一直把郝红敏送到了沙田区北边,大浦区南边的香江中文大学,看着对方走进校园后才离开。

  接下来韩立返回香江南岛,找到了帮忙办理公司执照的事务所,拿回了关枝林去英吉利之前在这里办好的执照、手续.等等。

  随后,韩立马上就拿着执照、手续去找人刻了一应的公章、私章,印章刻好后他的公司到现在才算是走完了第一步。

  第一步已经迈出来后,剩下的事韩立就不那么着急了,主要是着急也没有用。

  不管韩立要用这些公司做什么,他都需要足够的消息来支撑。

  哪怕是从事外贸这种到手生意,那也需要知道哪里有客源、哪里有货源,所以这些事是急不来的。

  详细的消息韩立一时半会弄不到,但是不耽误他先找一些明面上的消息了解一下。

  接下来,韩立几乎把香江市面上能够买到的财经、物产方面的报刊、杂志,无论是香江本地的,还是国外的全都买了一份。

  韩立买完这些资料后,他打了一辆计程车就回到了浅水湾的家。

  自从送走关枝林后,韩立往后绝大部分时间都会住在嘉慧园那边,因此他当时就想把家里面的这个菲佣辞掉。

  韩立这次回到浅水湾的家,首先是嘉慧园的房子还没收拾好,其次就是想要辞退这个菲佣。

  不过当韩立回到家之后,他发现这个菲佣不但把家里面收拾的一尘不染,把家里的猫、狗、鸟照顾的也非常好。

  而且,连他们俩去往英吉利之前家里面放的食物,这个菲佣都一笔笔的记了下来,那些贵一点的食物,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时候她一点都没动。

  那些容易变质的食物,还有冰箱里面到期的贵重食物,她全拿出来给封闭到一个个的袋子里面,宁可放在后院坏掉也没有私自食用。

  韩立看到这个情况,再想想香江的气候,特别是台风来临的时候,自己要是不在家,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情况呢。

  于是韩立就改变了原先辞掉这个菲佣的想法,不过该敲打的还是要敲打一下。

  一番说教、敲打后,韩立让菲佣送来一壶热水就让她离开了。

  韩立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后,他依旧是先把这些报刊、杂志按照出版的年、月、日分类放好。

  因为国内现在电子产业最缺、最红火,所以韩立先翻看的是这部分的消息。

  专注的时间过的很快,但是这跟了解那些电影公司、明星的情况还不一样,这方面所有的报纸、书刊上刊登的情况都差不多。

  但是关于实物、财经这一块不一样,很多报纸、书刊上出版的消息都不一样,而且涉及到很多的行业。

  这就造成了,韩立前面刚放下一本书刊,第二本看到一半的时候,需要拿过来第一本进行验证,除此之外还需要跟其他书刊上刊登的消息做对比。

  这个情况让韩立翻越的速度变慢了很多,没有上次查找影视公司那么快捷。

  直到中午将近,菲佣过来询问韩立午饭想要吃什么的时候,他也没有找到多少有用的消息。

  不过韩立算是把香江目前的电子产业表面上、能够被人刊登出来的情况了解了一个大概。

  香江的电子产业起源于六十年代初,那时候漂亮国几个电子公司来到这边设厂,主要的业务就是装配、分立、组建。

  例如:如磁芯存储组件、二极管、晶体管和电容器等等。

  这个情况,用现在报纸上刊登的消息、讲述来说,那就是推动了香江的电子业发展的源头。

  整个六十年代香江的电子厂一共只有四家,这些雇佣了一百多不到二百工人。

  不过到了七十年代,因为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,电脑、电子表产品迅速增长,香江廉价的劳动力,引来了更多的外资在这里投资建厂。

  电子厂就已经变成了230多家,雇佣工人的人数也达到了三万八千多人,这些外资也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。

  这时候香江的这些电子厂主要是装备集成电路、电子表、音箱器材、计算机、电视机等电子产品,同样使香江的电子工业达到了第一次高峰。

  这个数据截止到去年,也就是八零年的时候,香江电子厂的数量达到了1316家,雇佣工人的数量将近十万。

  这些电子厂给香江提供的出口值达到134·17亿港元,占据到了香江出口总值的百分之十二点二,成为了香江的第二大出口产业。

  根据国外某家刊物,最近刊登的数据来看,香江今年在半导体收音机的出口量有望超过漂亮国和西、德,在这方面成为今年世界上出口量最大的地区。

  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,韩立在香江本地很多报纸、书刊上都看到了相同的消息。

  那就是现在香江很多电子厂的老板,已经着手引进世界上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。

  因此,韩立想要在电子行业插上一手的话,绝对是有利、有弊.

  有利的这方面是,香江有太多的熟练工,只要有场地、设备,那不用为工人发愁。

  哪怕将来等电子厂迁移到国内,香江的这些熟练工也能充当师傅,带着国内的那些生手快速的上路。

  工人们不去国内怎么办?

  不去那就你给的钱少、待遇差,只要价格到位,大把的香江工人愿意往那边跑。

  为什么不直接开在国内,到时候直接从香江这边挖熟练工?

  那些工人不是韩立,让他们去国内赚高工资没问题,前提条件是他们在香江要有稳定的基本盘。

  要是老板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大后方的话,他们的跳槽,绝对会给家人招惹上很多不必要,甚至是没完没了的麻烦。

  真以为那些资本、佬好说话?

  他们会轻易放过那些擅自、突然离职,影响自己生产进度、影响自己赚钱、甚至会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人?

  还是说把香江十几、二十多万的社团成员当成了摆设?

  只要那些资本、大佬稍微的露出点意思,社团的人就会像疯狗一样围上去

  韩立看到这里,一口气喝完了杯子里面的茶水,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后,他心里面不由的吐槽道。

  “自己初来乍到手里面还是没有人呀,要是有几个专门帮忙调查、收集消息的人,自己根本就不用苦逼的在这里翻看资料,更不用从这些资料里面绞尽脑汁的寻找可以入手的地方。

  不过前三脚难踢,只要自己把一切捋顺,往后找几个专业经理,自己真身藏在公司法人后面,那小日子不要太舒服.。”

  韩立在这里吐槽没有人手的时候,他不知道的是,很快就有人要过来投奔他了.

目录
设置
手机
听书用百度浏览器
书架
书页
...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