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少女来潮忧伴喜新娘进城喜中忧次日清晨,小红早饭后背起书包上学先会英子,到张家大门口便喊一声,英子没出来,却让小红进屋。
小红一进门,看英子虽然穿得利利整整的,却静静地歪躺在行李上,书包放在身旁,一手拉着书包带子沉思。
小红就问:“英姐你想啥呢,快快上学吧,再不走就要迟到了。”
英子脸色羞红,说:“我今个不去了,你替我向老师请个假。”
小红以为英子请假是为昨晚小石头的事儿,一边替英子拎起书包一边说:“你想那么多干啥,起来快走呀!”
张妈一旁快言快语地说:“快去上学,那算个什么大不了的,能吓死你不成?!”
英子才强起来,从小红手接过书包背在肩上,出门来。
走到街上,小红说:“听大娘说的话,我更糊涂了,你到底怎么了呀?”
“我有事儿了。”
“小石头的事儿,昨晚我都当他说了我再不能责怪他,再说我爸讲了那么多……”
英子说:“不是因为我小弟,是我行经了!”
小红知道英子与李小虎同岁,才十四,便说:“怎么十四岁就行经,上回你不是对我讲要几十年后吗?!”
说着,自己就慌恐起来,立即想到自身,怕也是三二年的事儿;并看着英子脸色特别忧郁,脚步迟缓。
英子说:“来的可多可多了,还鲜亮亮的,我就用棉花垫上了。”
“那就别去上学了呗!”
“我怕我妈说我,不过还能对付走。”
“你怎么用棉花,不说是用布和纸好吗?”
“我特别多,布和纸不行,我妈说布和纸渗出的多还快,棉花就不了。”
“是几时来的?”
“其实昨晚去你家以头就见有了,我就怕的了不得,来的多是等到下半夜鸡叫头遍时候,就像涨水开坝一样,哗哗地。”
小红叫喊:“我的天妈,真把我吓死了!”
快走到学校时,英子要小解,小红疑惑,问:“怎么来事还能小解啊?”
“傻妹妹,那是两条道,各走个的道,井水不犯河水。”
小红说:“怪有意思的。”
说着,就跟英子从坝顶上下来,进高梁地里。
英子先拽出一团血糊糊的棉花来。
小红支牙咧嘴,说:“吓得我心直门突突!”
“是我来事儿,你怕的哪路,又不是你小红来事儿。”
说完就小解,小解后,英子从书包内取出一窝子旧棉花套子,黑黝黝的,团成一团,弯腰重新垫好。
小红说:“这要用水洗洗就好了。”
英子说:“那要到最后完事儿才能去家南土坑子洗呢!”
“要我说不如在家用水洗好,更干净。”
“那得到冬天在家洗,先把水缸水烧热,再下盆洗。”
“这一看,女人真不如男人,男人多省事儿!”
“你说的不对,我妈说男人也流,不过不是流血……”
“我想起来了,有一回我妈也当我讲过,男人流的是什么。”
“是吗,是你妈亲口对你说的吗?”
“是,头里我妈也不想说,她问了我爸,是我爸让她告sù我的。我爸说孩子早一点儿知道这种事好,人能精怪些。我才知道男人流的什么。”
英子说:“我妈有一回还对我说女人如花,根都是从这来的。”
“你妈还能说出女人如花的话来?!”
“那倒不是,是她解放前听你干姐花女她妈卖唱女说的,卖唱女说女人如花的。卖唱女长的可漂亮了,不然花女为何也长得像天仙似的,根在她妈,有什么根才长什么苗。她妈那阵子常穿一身旗袍,不但漂亮,唱的也好,唱‘王二姨思夫’,边唱边淌眼泪儿,连听的人都跟着落泪;还会说东北大鼓,有个瞎子给她拉弦,她自己连打板带打三角架支起的那种小园鼓,当当的,‘穆桂英大破天门阵’‘秦琼卖马’说的可好了。可他们男人就不行了,男人都是小白脸子,走到哪里都是白了白,干出一张嘴,花树柳树的,没一个有正形。李小虎就是,还有他爸屯长,都是那个货,你和他黄了就对了,也就是你干姐以前得疯病能将就他。”
小红便自语道:“女人如花,这话讲的真好。”
说完出了高梁地,来到学校。
一进学校大门,看早来的女同学正在操场上跳绳。
英子对小红说:“现在还没有打铃上课,你跟那几个同学玩一会儿,我先进教室去,还有一道算数作业没做呢!。”
“我才不跳呢,我也想进教室背背语文课文,再陪陪你。”
英子高兴,挽着小红手,朝教室走去。
第一节下课后,因为第二节是体育课,孙老师拿教案刚走出教室,英子会小红追上去,英子羞愧地说:“孙老师,我来,来例假了,下节体育课,我想请假,行不?”
孙老师从来就是甭个脸,说:“给你假,你可以在教室看看书,或是在操场自已随便走一走。”
说完抹身去了。
一个比小红还小的女生听见了,偷偷问小红:“什么是例假?”
小红耳语说:“就是月经来了,是女人都来。”
小女生还是不明白,又问月经是什么,小红便说:“我有空再告sù你。”
下午放学回家时,英子又在高粱地换一回棉花,依然是那么多。
英子说:“多,我也高兴。”
“高兴啥?”
“我妈说,只有能来事儿的女人才是女人,女人来事儿才能怀上,能生小宝宝,没白来这世上一回。”
“英姐长大也想找个男人到一起吗?”
“是女人谁不找?!”
小红笑了。
话说两天后又是星期天,花女要去趟辽阳城。
原因是那回去镇上买嫁妆时,三五牌挂钟没有货,只买了梳妆台和一些零零碎碎回来。
买挂钟必去城里。
花女头一天下午就去李家商量。
粗中有细的李虎说,娶亲的日子都定了,时候已不太多了,家里势必要搭个做饭的行灶,搭行灶须找个成手的瓦匠来,时候已经说死,来了还要配个小工,咱们不能大撒手,就让小虎在家伺候瓦匠。
小虎不同意,愿意让爸爸在家,自己同花女两人去城里。
花女也如是说。
李虎就不是了心事,说进城里是要坐马车的,马车我已和农业社求好了,车老板是那两匹马原来的主人,他说他自已要出趟门,事情很急,不可推迟,因之赶车的老板要咱李家自已出的。
我会赶车,你要我在家,那你能赶车呀。
小虎说,赶车有啥,能拿鞭子能喊驾驾哦哦越越就对付赶呗。
李虎来了脾气,叫喊,你个小兔崽子,车怎能对付赶,再说那并非是小毛驴车,那是两套马的胶皮车,对付赶一旦牲口毛了,连人带车翻洋沟里摔个腿疼胳膊折的如何是好。
其实李虎这样讲只是没词找词,内里有私心,更是怕把钱交给小虎,特不放心儿子。
小虎便鳖茄子了,只好顺从。
花女感到自己尚未过门就跟公爹出外好说不好听,又想起李虎和媒婆有染之事,更急得不行。
忽然就想到干妹小红来,小红星期天不上学,完全可以跟去走走。
便返回东方家说与干父干娘及小红。
干父干娘自然同意,还夸花女有心眼儿真不白给一回。
小红更是一跳八丈高,连说行行行地答应。
这天早晨饭后,花女找小红到一边,问:“小红妹妹,那李虎与媒婆之事,你晓得不?”
“晓得呀,上学时那些岁数大的同学没事唠过他,我一旁听到一些。”
“今个儿进城你要替我掌掌眼,迂事给我递个眼神儿,听着没有?”
小红啊一声答应。
外面有马鸣叫,随后听“吁”
的一声么喝。
花女急忙同小红出门,东方宙夫妇跟出来,一同到大门口送行。
到街里,夫妇二人都和李虎寒暄。
然后东方宙让小红坐在车正中,让花女坐在前右辕板上,赶车的李虎坐在前左辕板上。
一声“驾”
,马车起程。
由于座位原因,三人都是相背而坐,谁都看不见谁的脸面,之间都不便说话。
车行快到北县道时仃了下来,李虎说:“花女,你坐前外车辕两腿拎着怕是不保靠,不如上车来,坐到车厢里边。”
花女说:“不用,我两腿拎着好,到什么时候都不能麻腿儿。”
小红就说:“我看姨父说的也是,花姐你上来吧,能和我说着话。”
说完就和回头的花女挤挤眼儿。
花女便上车来,坐在了车厢下身。
“坐车后面颠的慌,不如朝前些。”
李虎又道。
“我才不呢,坐下边紧挨着小红,挺好的。”
“你怎么这样犟眼子呢,再朝上些!”
李虎命令一般道。
可花女还是不动。
小红便说:“再不就叫我花姐和我坐对面,我朝东,花姐朝西,两人说话方便。”
按小红说的,赶车的如果一回头,就能看见花女,李虎便说:“小红说的对,花女你就上来吧!”
花女才起身上来,与小红坐了对面。
马车继续前行,李虎果然回头望着花女,笑笑说:“这多好,你坐车厢里仔定就不颠了,你们两个说话还得劲儿。”
花女就说:“我姨父你也别总回头说话,赶车要紧,别让马毛了。”
不一会儿到了北县道上,马车朝辽阳城驶去。
李虎又回头对花女说:“你俩个要坐好,我们赶路要紧,车马就要跑起来了。”
花女没有理会。
李虎一声么喝,马车如飞前行。
县道上的车马流水一般,铃声叮咚,鞭声阵阵,个个马匹四蹄蹬开,如龙似虎,车轮滚滚,扬起道道烟尘,县道两侧的树木飞也似地后退。
李虎再次回头,一脸笑容地对花女高声说,:“这两匹马在农业社里我就知道,特不老实,可爱毛楞了,就是活好!”
李虎说完转回头去,么喝一声,又转回头来,叫喊道:“除了它们原来的主人,别人谁赶都不行,就得我赶还差不多!”
李虎头再次转回去又转回来,大声说:“也包括咱家小虎,我还不知他那两下子,多亏我没让他来,他要来这马车早便出事儿了!”
小红与花女又挤下眼儿,背身子说:“姨父,你只顾着说话,辽阳城还有多远呀?”
李虎道:“快了,再有抽袋烟工夫就能到了;我问你俩,城里西海兴馆子那灌汤包子你们吃过没有?”
花女说:“辽阳城咱们都头回来,更不知西海兴大门朝哪开,是鬼才吃灌汤包吧?!”
“买完嫁妆,我领你俩去吃,灌汤包一咬一兜油,可香了,吃完姥家都能忘,然后我就领你们去白塔公园看大老虎。”
花女斥道:“还忘姥家?!我姥早死了!”
“我好心好意说,花女你怎么斥嗒我?”
“本来我姥就早死了,我哪能斥嗒你呀?!”
李虎不再言语,啪地打鞭子一下,马车不一会儿过了城西桥洞子,进了城里。
城里别是一番模样,街上铺面一家挨着一家,往来人流不断,更有摇铃拉座的人力车,偶尔还有一辆汽车驶过,花女与小红又看这又看那,远远就看到了那高高的白塔威威耸立。
李虎仃了马车,提yì为了方便,要先进公园看老虎,后买嫁妆,最后到西海兴再吃饭。
否则先买东西放到车里容易丢失,拿着又现天现地不得看虎,无法溜达。
花女意思先买嫁妆,如果晚了可不进白塔公园。
小红就剃眼神,愿意先看老虎。
花女一想也是的,来一趟城里,不看看老虎怪屈的。
李虎便在公园门口将车交与看车人并问了价钱。
公园敞着大门,更无人收票,三人便进到里边。
先在白塔下面仰头观看白塔片刻。
李虎并没有看过老虎,也急着要看,就寻老虎在何处,便听到一声吼,硬是把花女和小红吓一大跳,李虎说这可能就是老虎在吼叫。
便寻声去找,就见前面有大个铁笼子,有不少人围观,果然就是老虎笼子。
笼子内有两只虎,一大一小。
三人躲过众人,来到一侧,花女和小红害怕,有点畏首畏尾,倒是李虎兴高采烈,好像以前曾看过一般的明白许多。
看着看着,李虎便打比方对花女说:“那只大的就是我,如在咱们屯子里一样竟说上句,小的就是你未婚夫小虎,你看它有多欢实呀,就差没有你了,这要是再有一只就好了。”
花女眼睛一夹,说:“姨父你闭嘴,当老人怎能这样说话?!”
小红说:“姨父你说有三只好,我说有四只好,应该再有只大母虎。”
“怎的呢?”
李虎问。
“姨父,这你还不明白,那大母虎就是媒婆,不是,我才刚寻思媒婆给我和你家小虎提亲的事,便说走嘴了,小红今个嘴怎么不好使了,我是说那大母虎就是你家我姨母呢!”
李虎被这句话呛得哑口无言。
花女就拉小红移开,来到侧面。
花女开心地说:“你冲他冲的真有劲,这个老该死的,回去我就告sù他儿子,看打折他的腿不成?!”
小红说:“他真不个东西,哪有这样当老人的。”
花女就说:“走,不看让我生气的虎了,去买嫁妆去!”
小红转身对李虎说:“姨父,时候不早了,咱们买嫁妆去吧!”
李虎没吭声,前面走了。
到街上先买九块布,花色都是花女掌眼;后买挂钟,每买一样都是李虎按价付款,所余零钱自已照样揣在怀里。
最后花女买四色礼,小红百般不允。
花女说:“那哪成,我当干女儿的,来次城里,哪有不买之理?!”
就又买两瓶辽阳老白干白酒,两包蛋糕,一条大生产香烟,二斤糖块。
由花女个人掏腰包。
都买完后,花女对李虎说:“这回去西海兴吃灌汤包吧。”
李虎思想半刻,说:“时候不早了,若去的话到家必定会晚的。”
花女说:“我求小红跟来,也算客情,来一趟城里又实属不容易,再说还是姨父你头里说的,说出的话要算数的,怎么能不吃?!”
李虎说:“吃倒行,可我腰里钱花得没太多了,乍办?”
“我不管,你掂量办吧!”
花女说完转过身,去到一边站着。
李虎急得不行,就对小红说:“再不一人吃碗面条行不?”
小红思衬一会儿,说:“我是陪花姐来的,你还是问我花姐好。”
李虎又问花女,花女依然无语,却看近处有一小小饭舘,便独自前行进去。
李虎无奈和小红跟着。
三人各吃碗炸酱面,才赶车回来。
一路上,谁都没说话,花女一直想,婚后将如何是好呢?
!
到家时已是小半夜了。





